九月份講道目錄

題目

參考經文

講道者

3

街童之喻下

路加福音七章十八~卅五節

張宗隆牧師

10

耶穌伸手牽孤單學生

馬太福音十四章廿二~卅三節 

洪英俊牧師

17

兩種愛

路加福音七章卅六~五十節  

張宗隆牧師

24

筵席中的智言(上)

路加福音十四章一~十四節 

張宗隆牧師

回2000年講道選單


街童之喻下--我們該怎麼做?      路加福音七章十八~卅五節   講道:張宗隆牧師

    街童之喻見於本日經課和馬太福音十一章 2~19 節

。這兩段經文可以共觀。雖然今天我們要側重路加的記載,上次則偏重馬太的記載(見八月十三日週報講章172~176頁),可是這並非說兩者的信息可以截然而分。等一下我們還要參看馬太的經文。

    在宴會中,若有朋友要勉強我們乾杯,可是我們實在沒有酒量,或當時不想喝那麼多,那時我們要怎麼辦好?某些社交餐會還有第二攤、第三攤,我們知道那些並不好,可是面對朋友情面、生意關係,還有人會說我們「驚某」,那時我們要怎麼辦好?耶穌和施洗的約翰在當時也遭受人們類似的壓力和要求。

        約翰和耶穌所受的要求和批評

    上次我們在馬太福音「街童之喻(上)--我們要的是什麼?」的信息中提到,耶穌、約翰和猶太人有如在街上玩耍的小朋友。耶穌和約翰對猶太人說:「一起來玩婚慶和喪葬的遊戲吧。」可是猶太人毫不理睬他們,還嫌棄他們。其實那些猶太人要什麼,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一味拒絕。

    現在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猶太人呼叫約翰和耶穌,叫他們一起來玩,玩婚禮和喪禮的遊戲,可是約翰和耶穌都沒參加。於是,猶太人就像孩子氣的玩童批評約翰和耶穌:「約翰這個人精神有問題。他不跟我們玩,算了。」「耶穌這個人貪吃好酒,專門結交歹人。他不跟我們玩,算了。」

        約翰的回應

    就當代人對約翰的批評,主耶穌極感不平。祂說,約翰過著苦修、禁慾的生活,可是他基本上不是如蘆葦輕易搖動、西瓜倚大傍的人。約翰想到民族的命運和前途、以及人民的罪惡和社會的腐敗,他怎喜樂得起來?他知道上帝所差派的彌賽亞快來臨了,可是(他以為)彌賽亞一到,也就是上帝審判之時。約翰甘願作彌賽亞的「先鋒」,要叫同胞趕快悔改,好接受彌賽亞的管理,以免遭受上帝的刑罰甚至消滅。在這情況下,約翰怎快樂得起來呢?約翰對他的同胞是「愛之深,責之切」,「恨鐵不成鋼」。他很著急,也生氣。他警告,責備,以喚醒人民。

    耶穌又說,約翰不是一個好享受、抓權力的人。約翰出身於祭司的家庭。當時祭司的家庭可以有很好的物質和精神享受,是統治者的同路人。當然約翰的父母不是那種人,可是約翰和家人若和統治者妥協,就可更得享樂。但是約翰對王宮府第不受吸引,毫不期冀錢財、權力、地位,倒過著簡樸、艱難的生活。用諷刺的話說,他那時住在希律•安提帕王的「堡壘」裡,他是被王監禁的政治犯。

    約翰是上帝的使者。他作先知。他堅持自己這樣的身份。

        耶穌的回應

    反觀耶穌,猶太人對待祂也好不到哪裡。猶太人也如孩子氣的街童,一見耶穌不參與他們,就也批評祂結交三教九流,只知迎合群眾,沽名釣譽,好受人擁戴。

    是的,耶穌充滿喜樂。祂深深相信上帝的愛和權能,對上帝的拯救滿有盼望,雖然人的罪是那麼深重。祂具深銳的眼光,看到人的罪,可是因著對上帝的信,祂對上帝的拯救大恩和能力充滿樂觀。「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可十27)

    主耶穌看到社會上的「歹人」,卻是知道他們的需要;他們需要得醫治,得安慰、鼓勵、矯正。祂看到他們生命的尊嚴和人格的價值。他不甘心放棄他們,要幫助他們悔改,要帶他們歸回上帝。

    主耶穌也看出人的軟弱、缺點和罪性,可是祂不論斷人,倒是接納(不是贊成)、寬容、苦勸、赦免。祂把上帝的救恩帶到人當中,好使人享受上帝的愛。祂看上帝的救恩有如一個「大筵席」(太廿二1~10;路十四15~24)。主人要僕人到大街小巷以及城外去邀請貧窮人、盲友、肢障者和「草地人」來,坐滿筵座。

    猶太人不明瞭耶穌的身份。祂彰顯上帝的本相。祂要人藉著祂親近上帝。

        回應社會的兩種方式

    對猶太人的呼叫、要求和壓力,約翰和耶穌顯然並未加入或參與。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也面對社會的要求和壓力。人們說,你們基督徒來吧!你們也是人啊;你們和一般人沒有兩樣啊;天下烏鴉一般黑啊;「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啊;……我們要如何回應社會的呼叫?約翰和耶穌的回應至少讓我們看到:「不要模仿這個世代[現中本:不要被這世界同化],倒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過來,使你們可以察驗出什麼是上帝的旨意,就是察驗出什麼是美好的、蒙祂悅納的和完全的事。」(羅十二2;新譯本)

    從約翰回應社會的方式,問:我們關心台灣的前途嗎?對同胞心靈的提升付出助力嗎?我們關懷人的靈魂嗎?我們在追求什麼?「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貨財,反害自己。」(傳五13)阿拉伯俗語說:「錢財和權力有如海水(越喝越渴)。」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不要輕易應付社會的呼叫。我們乃是「世光地鹽」;我們要像約翰,為主耶穌預備道路。

    另一方式,耶穌特別關心被忽略的人和社會的邊緣人。祂特別欣賞和喜愛內心貧窮的人、因自己的罪而憂傷的人、飢渴慕義的人、謙卑的人……(太五3~12)。至於那些知識和宗教的菁英,主耶穌則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他們,因為那些人來問耶穌問題的時候,他們自己已經有答案了;他們已經從自己的身份、地位、知識、權益得到誇耀和「褒」獎了。

    當時的社會實在百病叢生,可是主耶穌不忍審判以致傷害猶太人。祂是那麼平和,那麼倚靠上帝,那麼充滿希望和喜樂。祂以這樣的態度回應猶太人的壓力和批判。

    經文記載耶穌和約翰回應社會的兩種型態,然後有個結語:「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

        我們該怎麼做----作智慧之子

    結語這句話,依和合本,「智慧之子」指喜愛智慧的人;「智慧」指上帝的智慧;「為是」意為被判為義,或證實為好、為對。現代中文譯本:「但是,上帝的智慧是從所有接受智慧的人彰顯出來的。」

    主耶穌這街童的比喻就是在教導我們要作智慧之子。怎樣作智慧之子呢?

    .要悔改(路七29~30節):

    上帝要人悔改(可一15)。悔改是得享救恩的第一步,也是得進上帝國的第一步(參:徒二38)。

    約翰針對人的罪惡和社會的腐敗,傳講悔改的信息。可是當時知識的和宗教的菁英並不接受約翰的信息,當然也不領受約翰的洗禮。可是民眾、稅吏和被菁英鄙視的「罪人」卻受了約翰的悔改之洗,他們顯明上帝的作法是義,是對的。我們真有福氣!我們悔改,就得了上帝的愛和赦免。

    悔改,當然指對錯誤的悔意和拋棄,不只如此,還包括將自我誇耀的知識、經歷、成就加以斷絕,並將心思言行、價值觀、對人對上帝的態度調整到符合上帝的意思或標準。我們應當過著警醒、更新的生活(路三3;參:羅六4,十二2),否則就像法利賽人和律法教師廢棄了上帝的旨意,得不到上帝的智慧。

    .不用「努力」(太十一12):

    福音書中幾次「努力」有不同的意思。耶穌在這裡指著約翰的「努力」含有消極或貶抑的意思(台:強的人、強強取的人;現中本:強暴的人;思高本:猛力奪取的人)。約翰的「努力」有如靠修道般的苦行和英雄般的順從以爭取或獲得上帝的愛和拯救,屬「舊約型」的信仰型態。可是,耶穌具體地表現新約是恩典的契約,福音從祂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當然,在信仰上和品德上我們要努力,但是我們乃先蒙上帝的愛和救恩(弗二5、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我們的努力(含苦行、成就、功德等)不是用來贏取上帝的愛和救恩,乃為要回應上帝,榮耀上帝,並且努力要有聖潔、公義、仁愛的生活則又必須倚靠聖靈上帝而有。這樣的先後順序不能搞反。我們的努力更不是用來自誇,或用來把別人比下去,或建立自己的「屬靈驕傲」。

    .不因耶穌而跌倒(路七23):

    約翰認為耶穌之所傳所做不符合他的期望。耶穌不行審判,也不救約翰。約翰軟弱了。[勿因此而貶低約翰。保羅,林後十一29;摩西,民廿12;以利亞,王上十九4;耶利米,耶廿14~18]

    耶穌基督的福音勝過審判。這一點連基督徒也難以接納。有信徒不滿跟陳進興施洗,還抱怨說,他(們)也要先去干犯種種罪過然後才來悔改。但是聖經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十六16),就必這樣成就。想到這一點,我們唯有感謝、讚美上帝,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蒙救的。主耶穌以祂的度量表達上帝的心胸。上帝的心胸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寬闊。我們不要要求上帝按照我們的標準審判,不要替上帝審判。主耶穌倒以祂的愛犧牲祂自己來拯救你、我和世人。「[上帝]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賽五五8)在審判和拯救上,我們唯有尊主為大。不因耶穌跌倒,這樣才是智慧之子。

    .堅定自己作「新施洗約翰」的角色(路七27~28):

    約翰是先知,卻多在指摘人家的錯誤和缺點。(有個人起先也一直在用律法指摘別人的錯誤,審判人,可是信了耶穌之後,他發現律法對他毫無幫助。這人就是保羅。)耶穌則將上帝的救恩帶到人當中,顯示上帝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變的愛。

    約翰與耶穌有如兩個型態的老師。約翰這位老師,手拿著鞭子;學生的成績未達標準,就挨打。學生因害怕挨打,不得不加緊用功。耶穌這位老師則誘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發現該科的趣味和內容的豐富,帶他們來享受,來領受。

    約翰雖是世人中最大的,可是「上帝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耶穌並非否定約翰的價值和得救,祂乃提醒我們,作祂的親屬比不上上帝國的成員(太十二47、48;路八19);能驅服鬼魔比不上名字記在天上----在上帝國有份(路十17~20);君王和先知的福氣比不上當門徒(路十24)。

    主耶穌乃以祂的愛使人悔改,重生,更新。主耶穌帶領人信上帝,享受上帝國裡的喜樂、公義和平安(羅十四17)。

    約翰作主耶穌的先鋒,卻是上帝國的局外人。我們希望成為主耶穌的前鋒,並且是有基督心懷的「新施洗約翰」。我們已經得到主耶穌,所以也要使人悔改而同得耶穌基督。

    面對社會的要求和壓力,我們所當做的,乃是作「智慧之子」:要有悔改的生活,不被世界同化;不靠自力贏取上帝的愛,乃靠聖靈而以越臻成熟、完美的生活回應上帝的愛和救恩;在拯救和審判的事上,順服耶穌基督的主權;作有信心、慈悲和喜樂的「新施洗約翰」,領人悔改歸向基督,領受上帝的愛和救恩。

            (傳講於二000年九月三日)

回到頁首

耶穌伸手牽孤單的學生 馬太福音十四章廿二~卅三節  講道:洪英俊牧師

前言:

1.本段經文有許多的害怕 耶穌如何改變這些害怕

      2.本段經文提要

一、 政治局勢的不安----所帶來的害怕

   1.希律王殺了約翰  人心害怕 反對王 王怕失去政權 世上誰不愛當王

   2.當時耶穌已經受愛載 大家要擁護他當王 強迫他當王

   3.耶穌拒絕卻獨自一人到山上去禱告

   4.這個情況 跟三月八日的當選者 突然宣佈 不當了要到塔塔加去禱告一樣

   5.有多少人替耶穌 不解 可惜 不應該去禱告 應該馬上成立競選總部發佈白皮書 加入口水戰 到處走透透 舉辦大型造勢晚會 最好上CNN去專訪

   6.人被群眾觸擁 是一件很美很吸引人 很讓人不能自把的事 耶穌說不

   7.耶穌禱告到半夜 禱告的內容大約是 世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當王 

    人的政權 不會帶給人平安 他也不是要來當政權的王

二 、門徒環境的不安---所帶來的害怕

   1.門徒在海上 風大 又在晚上 如 天這麼黑 風這麼大 爸爸補魚去.

     如 921大地震 又加上土石流 又大家在競選 沒有人管你

   2.耶穌看見了 耶穌走在海上 想要來幫助他們 因在黑夜 又在害怕中

     看到前面黑影幢幢 讓門徒更是害怕

   3.你要知道 海上人家 在海中 看到黑影幢幢 只有兩種東西 一個就是鬼怪 一個就是中共飛彈 在那個時候沒有中共飛彈 所以只有鬼怪 不然 你什麼時候 聽過 人走到海上去逛街 沒有

   4.門徒更害怕的是在海上無處可逃 除非跳海 不像在陸上 害怕還可以處理 小時候 走暗路 特別是 左邊有墓地 右邊有竹子林 越走越快 還唱聖詩 「冥日只有信靠主」

   5.耶穌急忙說 『你們放心 是我 不要怕』 

  爸爸常對女兒說 不要怕 爸爸在這裡

  男朋友也常對女朋友說 不要怕 我在這裡 特別是在看恐怖電影的時候 奸詐

  強者的語言 中共也常對的我說 是我不要怕 模仿朱榕基的口氣

   明天股市 跌六百多點 一個字 一百多點 不  

  過 耶穌是慈愛

三、 彼得的反應

1.高興 懷疑 試探耶穌 我也要走走 狂狂

2.耶穌說 來吧 走了一下 突然 又想到 天這麼黑 .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怕了 急忙喊著 主啊 救我  耶穌伸手捉住他 很刺激 就如中共的飛彈 快要打基隆 主啊 救我 那飛彈向後轉回去找江澤民一樣

3.整本聖經 彼得的禱告 最短 最容易 最有效

4.很多信徒 說不會禱告 先學彼得 很容易的 如 『主啊 !救我』

  愛我  幫我  ……

四、耶穌伸手捉住孤單害怕的學生

    我們一生有許多的害怕 孤單 危險 不安

  ◎政治 中共的害怕

  ◎生活上 看醫生 吃東西

  ◎讀書 考試 分考卷時

  就業 炒魷魚

  家庭 暴力 失和 孩子怕回家

 ◎在健行教會的服事 分享

 結論

   我們需要 耶穌慈愛的聲音

   我們需要耶穌的聖手 牽住我們 安慰我們

                        (傳講於二000年九月十日)

 

回到頁首

「兩種愛」路加福音七章卅六~五十節        講道:張宗隆牧師

        走過時光隧道

    我叫作西門,是兩千年前的猶太人,穿過時光隧道來到諸位當中。今天我要辦筵席,也要邀請各位到我家作客。當然,我們要穿過時光隧道回到兩千年前囉。我們走吧!

    有件事要先向諸位聲明,請各位在作客中不要吃餐食。這對各位或許很失禮,可是請不要見怪,因為我們猶太人辦筵席時,總會開放庭院讓外邊的人進來。你們看,我已經準備好椅子和坐墊。

  在我們的筵席中,總有客人會起來說些有見識的話。我們就是歡迎人進來分享這些智慧的話。這也是我今天特地穿過時光隧道邀請你們來的主要目的。我這次邀請來的客人,祂所說的話一定包君滿意,因為祂是一位很出名的教師;民眾還傳言,祂是個先知呢。祂名叫耶穌。

  現在來到宴客的庭院,你們一定覺得奇怪,除了要給外人坐的椅子、坐墊以外,為什麼沒有給賓客坐的椅子,盡是一些斜椅。是的,我們在筵席中,不是像你們坐著吃,而是向左斜臥,面向餐桌,腳往後伸。

  你們看,遠遠來的,那就是耶穌。你們就坐在這邊,我去招呼祂。

    我們要吃飯了。餐桌上有牛排、羊肉,有葡萄、椰棗、無花果、葡萄酒、……。抱歉,你們在這邊看著就好。

  咦,怎麼有個人躲躲閃閃地進來,還乘著沒人注意的時候溜到裡面來。啊,是個女的,還用面帕把臉遮住。我認出來了。她住在和我們同一條街街尾那邊。我知道她,是個壞女人。今晚她怎麼來這裡?真衰。不知道她會做出什麼事來?

    啊!說的遲,那時快。我聽到抽搐的聲音,又看到一個人影。唉,那女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到耶穌後邊,在哭泣,在掉眼淚,還把眼淚滴到耶穌的腳上。噯,她真不知羞恥,給耶穌「翱翱ko^-ko^纏」(參:約廿17)。她打散髻髮,用她的頭髮擦耶穌的腳,吻耶穌的腳,還用香油抹耶穌的腳。

  這個耶穌,竟然任由那個女人擺佈。祂一定不是先知。祂如果是先知,一定會知道這個女人是誰,並且也不會容許壞女人接觸祂。

    耶穌對我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百天的工資,一個欠五十天的工資;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我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說:「你斷的不錯。」耶穌就轉向那女人,對我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她的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地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油抹我的腳。」

  諸位,我覺得今天晚上的菜餚一點味道都沒有。

    你們也看到接下去的情形。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罪已得赦免了。」「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去吧!」那個女人先離開。不久,筵席也結束了;耶穌也回去了。

    諸位,你們也要隨著耶穌離去嗎?且等,且等,等我們把庭院整理好了,我還有心底話跟你們講。

           

  耶穌說那「兩個欠債人」的比喻,我就知道祂在說我,所以我心裡很不爽。當祂問我,「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我就回答:「我猜想,我推測----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我哪裡不知道自己是罪人。我們猶太人都知道自己是罪人,都欠上帝債,都需要祂恩免我們的債。

    你們都知道,我是法利賽人。我們法利賽人生活嚴謹,遵守倫理道德和宗教規則。我們都唯恐被一般民眾玷污,因為他們都不把律法當一回事。

    我承認我有罪,是個罪人,應該接受上帝赦免。我不是不知反省的人。可是我沒有犯什麼大罪啊。真的,我沒有偷,沒有搶,沒殺人,沒害人。我不像利未和撒該,他們拿不正當的錢。我不像彼得,他對耶穌說:「主啊,離開我,我是有罪的人。」(路五8)我不像亞伯拉罕,他是「塵土」(創十八27)。我不像約伯,他是「卑賤的人」(伯四十4)。我更不像那個女人,總是做不可告人的事;連到這邊來,還沒有體統。

    耶穌的確對我不錯。祂曾經幫助過我,曾經赦免我。可是我的罪應當不算是大罪。祂說「兩個欠債人」的比喻,我覺得我是那個欠五十天工資的人。欠五百天工資的人應該是那個女人才對。她欠上帝的債應當是還不完的。(照我們的律法,若有人到約定的時間不能償還,債主就可告官,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我們有窮人被關,沒辦法出去賺錢還債,就一直在監裡。)

    耶穌對我好,所以我今天辦筵席招待祂。以我的為人和身份,已經給祂夠面子了。

    但是,今天晚上所發生的事,有幾件我不明白。一個是,耶穌說:「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47節)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那個女人給耶穌那麼多禮數,耶穌就赦免她較多的罪?而我請祂客的禮數還不夠嗎?但是後面怎麼又說「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前後的意思好像接不起來。一個是,在筵席中,耶穌也沒對那個女人做什麼啊,為什麼她一直哭著?她又何必那樣對待耶穌?一個是,為什麼耶穌能赦免人的罪?

  這個女人給耶穌做得太過份了。我們猶太人的良家婦女絕對不在大庭廣眾之下散髮披肩,只有妓女才這樣。以嘴親夫子的腳雖有先例,卻屬罕有,何況耶穌也不是什麼大人物。我們都用橄欖油抹客人的頭,抹別人的腳則是絕無僅有;何況她是用香油抹耶穌的腳,這太浪費了。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今晚的事你們都親眼看到了。我也將自己對今晚的事的感想說給你們聽了。好吧,你們可以回去了。就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你們的時代去吧。我不送了。

             

  諸位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已經再次穿越時光隧道,從兩千年前的時代回到今天。我們就來回想受邀到西門家所看到的。

    一、主耶穌對西門說:「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47節)注意,主耶穌不是說,這女人因為現在對耶穌付出較多的愛,耶穌就赦免她眾多的罪。相反的,這女人對主耶穌的熱愛流露,表明她先已蒙赦免並心懷感激。現代中文譯本:「我告訴你,她所表示深厚的愛證明了她許許多多的罪都已經蒙赦免。那少得赦免的,所表示的愛也少。(另參NEB)耶路撒冷聖經:「她的罪----她許多的罪----必定已經蒙赦免了,不然她就不會顯出這麼大的愛來。……」(參:約壹四19;林前一26~31;弗二5、8)

  這位女人曾經犯過罪,對上帝有諸多的虧欠,但因為耶穌的緣故,她獲得了赦免和重生。她也許是在別的城市得到耶穌的赦罪。如今耶穌來到她的故鄉,她就抓住機會。她以滿臉淚水面對自己以前的罪,勇敢地在眾人面前表達對耶穌的感激和尊敬,也表明她要勇敢面對新生活。

    二、西門清楚知道自己是罪人,可是他覺得自己的罪既不大又不多。雖然耶穌可能有恩於他(參:可十四3),但是那無足輕重。另一方面,在看自己和看耶穌時,他總想起別人的罪或缺點。自然,西門對耶穌的愛或感激就少了。

    至於那女人,她覺得自己重大的罪都得耶穌的赦免了,因此她以無限感恩的行動對待耶穌。

    三、耶穌對這女人說:「妳的罪[已得]赦免了。」這句話先前已經對她宣告過了。如今再說,對她而言,是應許和確據的重申----她的罪已得赦免,並繼續受赦免;另一方面,這句話也是對在場的人說的,叫他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路五24;參:七19、49,八25,九9、18、20)。

  這句話也向一個癱子說過。耶穌以這句話赦免和醫治那個癱子(路五17~26)。這個女人也從耶穌這個宣告得到完全的赦免和醫治。她得到了重生。

    四、「妳的信救了妳;平平安安去吧!」這句話,耶穌也對一位血漏十二年的婦人說過。這位婦人憑著信心摸耶穌的衣裳襚子而得痊癒,耶穌對她說了這句話(路八43~48)。如今這個女人和那婦人都憑著信心領受耶穌的醫治。「平平安安去吧」----希臘文的字義是「進到平安裡去吧」,這是向活人說再見的話。這兩位婦女都從耶穌重拾她們的人生,成了新造的人(參:羅六4~8)。

             

    1. 不要論斷弟兄姊妹如何服事,如何奉獻、敬拜、待人……。每個人有他(她)的背景、經歷、理解,他們才這麼做。

    2.不知道人家愛他(她)的人很可憐。若有小孩或大人覺得父母親不愛他們,他們實在值得我們難過和體諒。不知道上帝愛我們極深,又不敢跟人家說上帝是我們的天父,我們這樣的基督徒也是很可憐的。

    3.不要取代上帝的地位。每個人的罪的多少輕重不是由我們人衡量。唯獨上帝知道誰的罪多或少。自認罪輕的西門,他的罪真的比自認罪重的那女人的罪少嗎?我們有可看到的罪,還有很多人看不到、不自覺的罪。我們不能和別人比較,說自己的罪輕。我們唯有面對上帝。

    4.真實的愛常會有過份的表現。這位女人對主耶穌的作法可說是極度的表現。她完全不理會社會的習俗或旁人的批評,公然流露她的摯愛,因為她感激主耶穌的赦罪大恩。父母對子女的愛、情人間的愛,我們對他們的表現往往會覺得「何必如此」。有人愛主耶穌,愛得叫我們也有「何必如此」之感。有一天我們的子女會真實愛主,愛得讓我們家長的覺得他們信「迷」了。對主真實的愛上帝視為珍貴(約十二26,十四21)。

    5.耶穌基督要赦免我們的罪。主耶穌對我們的赦免,是付出祂的生命。祂被釘十字架,流出祂的寶血,來塗抹我們的罪,洗淨我們的不義,贖回我們的生命。祂是上帝的兒子,又是復活的主。因著祂的權柄、犧牲的愛和復活的權能,祂能拯救並赦免我們。

    主耶穌對你我和人們的赦罪,都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甚至使我們覺得祂的赦免太過份了。這卻是祂完全的赦免,我們可以永遠持守的赦免。

    主耶穌的赦罪是為全人類,但是人一定要以信來接受。消防隊必定會去救助遭遇火災的住戶。如果有人推辭消防隊的拯救,或者因為對消防隊缺乏信心(如,擔心救助設施不安全)而拒絕拯救,他就要葬身火窟。耶穌基督的赦罪是無條件的,只要我們相信祂,說:「主耶穌,求你赦免我,拯救我。」

    正因為主耶穌赦免我們,我們也要彼此赦免,不定別人的罪(路十一4)。

    6.最大的神蹟是人悔改。路加福音第七章記載三個神蹟。第一個是一位羅馬軍官的僕人得到主耶穌的醫治。他對主說,他不配讓主親臨他家;只要主說一句話,他的僕人就必好。果然主就治好那僕人。第二個是主讓一位寡婦的孤兒復活。第三個是本段經文的記載,一個罪婦悔改而蒙恩得救,並對主耶穌奉獻極度的愛。人悔改是最大的神蹟,勝過人的疾病得醫治和死人肉身復活。

          (傳講於二000年九月十七日)

回到頁首

筵席中的智言(上)--信仰與生活  路加福音十四章一~十四節 講道:張宗隆牧師

    讀了今天的經課,或許會覺得,耶穌是在對我們作道德教訓,或在教我們如何打人際關係,或在提供我們一套人生哲學。是這樣嗎?

        第三者之道----惻隱之心(1~6節)

   在中國有一則和本段經文類似的記事。有人請教孟子,社會的禮教是男女授受不親,一旦兄嫂跌落水裡,那該不該用手援救她?孟子回答說,兄嫂跌在水中不去援救,便成了沒人心的豺狼了。

    來找孟子的人與經文中的律法教師和法利賽人在態度上有所不同,關鍵在於後者出乎窺探,前者出於熱忱的請教。

    耶穌曾多次在安息日醫病,破壞猶太人安息日的律例。然而,法利賽人以嚴格執行安息日的律例為傲。因此耶穌這麼做,被法利賽人解釋為蓄意向傳統挑戰,甚至不敬重上帝,因為耶穌所醫治的都是慢性病患,那些人的生命尚非危急。

    守安息日的因由有二:創造(出廿8~11)和人權(申五14)。1.守安息日是藉著停止工作來記念上帝美好的創造,和讚美上帝通過創造所彰顯的榮耀。2.守安息日在效法上帝當年將以色列人從奴役他們的埃及人手中解放出來。

    如今這個患水臌的人被疾病折磨,甚至是被邪惡的力量所壓制;上帝對他美好的創造被破壞,他的形像被扭曲,他的尊嚴被損毀。在這安息日,無論是就上帝的創造和上帝所賦予的人權,主耶穌豈容延遲醫治他?

    反觀法利賽人,他們自我中心,非常關心自己的牲畜和兒女[舊譯:有驢或有牛],卻對為病所苦的屬上帝的弟兄毫不關心。他們振振有詞地以維護律法的尊嚴為由,實際上是曲解上帝的旨意,並自認窺探和逼迫耶穌是對上帝忠誠(腓三6;約十六2),就利用上帝的律法要指控耶穌的拯救行動,和阻擋病人得醫治和得解放。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耶穌基督在安息日醫治、趕鬼(路六1~11,十三10~17,十四1~6),充分表現祂是惻隱之主。第4節耶穌就「牽那人」(台;和合本漏譯),治好他,這表現主耶穌的惻隱和仁慈以及權能。祂將具權能之愛的上帝彰顯出來,這位是從混沌創造秩序、把以色列人從奴役中解放出來的上帝。

    我們不要常常作個旁觀者,不要經常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所謂「日頭光映映,隨人顧生命」)。我們需要與人「同情tang^-cheng^」(感同身受),並設法把人從受壓制、受扭曲、被綑綁的境況中解放出來。

    基督徒在世上的最主要目標是要活出主耶穌的樣式,也就是活出上帝的形像(參:弗四24;西三10)。

    今天台灣的問題是,把狗當人看待,把人當狗對待。君不見,台灣是外勞人權排名最後、紀錄最壞的地區(或國家)。台灣社會充滿不尊重對方和暴戾之氣。

    每個人都有「法利賽人」的一面。我們必須在這方面警醒,避免墮入撒旦的羅網。教會也會受到試探,因教派主義,或為要維護教派的習慣和優越感而放棄使更多人接觸福音(對外)與得造就(對內)的機會?

        客人之道----謙卑的心(7~11節)

    從文字的觀察,我們會很快地以為,耶穌在教導我們社交禮貌。說到禮貌,年輕人已經不吃那一「套」了,家長也一再縱容子女為所欲為。連基督徒家長也少以此教育子女。不過話說回來。主耶穌在此是要教導我們有關禮數、或社交禮貌的事嗎?

    耶穌以婚宴為喻。那是更大、更正式的場面。正因如此,法利賽人更喜歡坐首位,甚至有爭奪高位的情形,因為他們都自命不凡,又在民間受尊重慣了。

    在耶穌之前,有一位偉大的拉比叫Akiba就建議作客的人要坐在指定座位以下的第二或第三位子上,「最好是讓人對你說:『上座,請上座。』而不是對你說:『下來,快下來。』」。可是主耶穌並非在作屬世的建議;更不是告訴我們,為爭取榮耀,或為凸顯自己的謙卑,就故意躲到下位。

    爭奪位子,並未干犯律法。可是對主耶穌說來,爭座位的心態與上帝國的精神不相配。

    榮譽不是爭取來的,乃是接受而得的。主耶穌常常以筵席,尤其以婚筵比喻上帝國。婚姻的筵席代表拯救的時刻來臨,凡得救的人將與基督同席。而當基督來臨時,現世的價值觀就要完全改觀(路一50~53:馬利亞的尊主頌)。凡接受上帝所賦予的榮耀的人都要承認,自己全無資格站在上帝面前,只因上帝所賜予的恩典(弗二5、8)。

    我們在上帝國裡的座位不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是由上帝授與。非常自信、自高的人反要坐在末後的座位,或許連位子也沒有(伯廿二29;詩十八27;箴廿九23;羅十二16;林後十一17;提前六17;彼前五5~6)。

    孟子說:「辭讓之心(或:恭敬之心),禮之端也。」謙卑推讓是與人之間應有的規規矩矩的態度。上帝反對自高的,幫助謙卑的。人在上帝國的地位乃在於他(她)與上帝的關係以及從這關係所延伸出來的特質。

    保羅領受主耶穌的榜樣而教導我們:「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更好、更重要]……也要顧[關心]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3~11)

    身為基督徒,我們不要以財富、社會地位、子女成就、甚至他人的稱讚為誇耀、驕傲。在教會----上帝的家裡,大家是弟兄姊妹;不要非得人家怎樣稱呼我們,我們才能釋懷。

    主耶穌非常謙卑。祂為門徒洗腳。祂只做父上帝所做的,只說父上帝交代祂說的話。祂行神蹟,卻叫人不要宣揚,只榮耀上帝。

        主人之道----從慈悲和謙卑而來的寬廣之心12~14節

    耶穌也指出了作東道主者的心態,就是容易流於應付人情世故或/和 期望得到回報。主耶穌要我們在請客的事上也行上帝國的道理。

    祂的意思不是說不要請朋友和親戚、或和自己關係好的人、或有體面和有地位的人,而是不要把名單限制在這等人範圍內,不要習慣於邀請這等人(路六32~36)。請富人吃飯,可得人的回報;請窮人吃飯,可得上帝的報答。「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在當時都是乞丐。請後者吃飯才是真正有福。

    耶穌呼籲要宴請貧窮、卑微的人,實際上是在重現舊約聖經所教訓上帝的子民對貧困人(the poor and the oppressed)應有的態度。舊約對貧困人的基本看法是,上帝藉著他們讓我們領受上帝的祝福。我們不能以賙濟貧困人和款待他們來炫耀、自我滿足,倒要感謝他們給我們有服務他們的機會,因為上帝必記念我們愛的行動。

    箴言書中有非常寶貴的話:「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貧乏的,乃是尊敬主。」(十四21、31)「戲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幸災樂禍的,必不免受罰。」(十七5;參:廿四11~12、17~18)「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十九17)「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貧窮人,你不可因他貧窮就搶奪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門口欺壓困苦人,因耶和華必為他辨屈;搶奪他的,耶和華必奪取那人的命。」(廿二9、22~23;參:廿三9~10)「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廿八27)這些教導的出發點是,這些貧困人是上帝賜給我們服務他們而得祂祝福的機會,以及上帝認同貧困人。

    順從主的教訓,排除優越感和施捨的心態,以感謝的心與卑微人和貧困人分享!

    耶穌教導我們款待人,不要在人情世事(台)和回報中互相得歡樂、榮耀和利益。祂教導我們,當我們存著期冀回報的心態,我們既得人的回報或稱讚,就會失去上帝的報答(參:太六2~4,16~18)。

    上帝也在「窺探」我們,只是上帝的虧探是祝福的窺探,而不是像法利賽人對耶穌惡意的窺探。上帝在窺探我們既慷慨善待困苦人而不求回報,就祝福我們。雖然上帝的報答可能較慢、較不明顯,可是「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

    再檢視我們,我們的group,慕道友、新來的信徒、原來不在我們圈內的很難打入。我們的菁英份子可以有較多機會彼此請客,加深彼此的情誼,可是我們也變得更難和教會中較陌生和較卑微的兄姊交誼了。對我們的客人、新進我們家的媳婦,我們不要心懷優越感或施捨感。

    主耶穌要我們有慷慨和寬廣的心。這樣的心乃以慈悲和謙卑之心為起點。

 

    在我們一生中常有第三者、客人、主人的身份或角色。主耶穌給我們三個實踐的功課:慈悲、謙卑以及由慈悲和謙卑延發的寬廣。這些不光是生活的修養,乃要與信仰結合。這些是上帝國國民之生命的表現。願聖靈上帝將主耶穌的生命帶進我們裡面,管理我們,更新我們,讓我們活出基督的生命。

          (傳講於二000年九月廿四日)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