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24年起,台灣陸續受荷蘭、西班牙、鄭家王朝、滿清、日本、「中華民國」的統治。這期間,雖然台灣住民曾認同某(些)國是「祖國」,或認同某(些)政權是統治者,可是基本上台灣一直是被殖民統治。近五十年來,台灣人民越來越迫切地盼望能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將心比心,我們或許可以稍微體會耶穌當代猶太人的心境。
最近我們才經歷過台灣總統的選舉。對所支持的候選人,我們是何等熱烈。這樣的情形,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想像當時猶太民眾擁護耶穌的狀況。
第一個棕樹節
這一天,耶穌從伯大尼要到耶路撒冷(以下簡稱耶京)來。前一個晚上,耶穌在那裡接受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一家人的款待,還接受馬利亞用真娜噠香膏抹祂。消息傳開了,說那個曾經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耶穌,現在正在往耶京的路上。跟隨耶穌的人和從耶京出來的人匯合成不算小的人群。民眾一邊拿著棕樹枝,一邊歡唱詩篇,迎接耶穌。但是,約翰福音的作者也忠實地記載,當初門徒實在不清楚這事件的意義,不明白為什麼民眾會對耶穌這麼做。
棕樹枝象徵勝利(啟七9)。民眾這樣的作法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馬加比革命」,以色列軍隊打敗敘利亞大軍,獲得解放和自由,並潔淨被敘利亞玷污的聖殿。當時民眾就搖著棕樹枝,歡慶勝利,並唱詩歌讚美上帝。
這樣的作法還可追塑更早。在主前四百多年前的時候,以色列人既從巴比倫歸回,重獲自由;在尼希米帶領下,面對敵人環伺,修復耶京的城牆。民眾就手拿棕樹枝,唱著讚美的詩歌,慶祝亡國後第一個住棚節(尼八14~18)。
如今耶穌接近耶京,民眾用什麼眼光看待祂?就是將一百多年前馬加比英雄的影像投射在耶穌身上。他們期待耶穌帶領民眾反抗羅馬政府。也期待耶穌能潔淨聖殿,重建猶太教。因為,彼拉多剛上任總督之時,曾帶皇帝(凱撒)的雕像和羅馬帝國的鷹鷲國徽放置在聖殿裡,玷污了聖殿,並褻瀆上帝。
我們可以瞭解,當時來自伯大尼和耶京的民眾所匯集的氣勢。
在手舉棕樹枝的同時,民眾還唱著詩篇一一八篇。在逾越節期間,猶太人每個家庭都會唱詩篇一一三至一一八篇讚美上帝。這幾首詩篇,猶太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必須會背誦。其中一一八篇既唱於逾越節,也唱於住棚節。
「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13節)
這是引自詩篇一一八篇25a、26節。實際上民眾乃唱全首,作者只舉出其中的經文作為代表。
如今,民眾期待耶穌是勝利的征服者,是逾越節和住棚節的實現者,是馬加比英雄的再現者。他們期待,只要耶穌號角一響,民眾就要千呼百應。
人們如何迎接耶穌
在民眾的簇擁下,耶穌的心境如何?祂有什麼心思呢?早期耶穌就曾受民眾的包圍,可是祂並「不將自己交託他們」(約二24;新譯本:不信任他們),「因為他對所有的人都有深刻的瞭解」(現中本)。
那些來迎接祂的人是怎樣的人呢?
★
在群眾當中有不少人,是因為聽見耶穌使拉撒路復活,就去迎接祂(18節)。
有人抱著疾病要得醫治,生計要得改善,業務要得拓展的心態,想進入教會這團體,要得耶穌的祝福。他們的期望停留在物質、肉體、俗世的目的。即使他們得到了,後來也都離開這信仰。
我家鄉的教會曾有一位長老孫銀案先生。他出來競選鎮長。他是那麼有抱負,又很盼望能藉當選榮耀主,但卻落選了。結果他就立即離開教會,放棄耶穌基督。
★ 群眾當中,大多數人很盼望耶穌能作「馬加比第二」,作逾越節、住棚節和潔殿節的實現者(參:約六15)。可是耶穌知道,不久之後,這些人就要將祂釘在十字架上,因為祂所要成就的和民眾的期待相差千里。
民眾對耶穌沒有按照他們的期望,感到無比的失望、挫折、不耐,轉為惱怒,就拋棄耶穌。他們「看破」耶穌,在彼拉多前面,要求釋放另一個囚犯巴拉巴,他是從事反抗羅馬政權卻也殺掠同胞的「草莽英雄」(聖經作「在城裡作亂殺人」的人;路廿三19)。他們終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
今天在歐洲和拉丁美洲有類似「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等等以基督(教)之名而成立的政黨。不管他們是要以基督的精神從政,或有其他種種美好的動機,我們發現他們總難以擺脫一般政治團體和政黨的缺點、甚至腐敗。
★ 在民眾當中有些人知道,猶太人基本上需要的是心靈改革。他們希望耶穌能登高一呼,對人民作道德教化(風行草偃),希望猶太社會不再是貪婪、腐敗、不公義的。
當教會的成員逐漸增加之後,對社會負有責任,就要發揮她的勢力,操控政權,規範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結果反使歐洲陷入大約一千年的黑暗時代。
荷蘭人統治台灣時,他們熱心地從事宣教工作。他們規定,要在公家機關上班的人,必須是受洗的基督徒。這樣果然教勢進展很快,但是很多人是為求職才受洗。這樣的機關反而是在壓制、剝削台灣人民。所以,當鄭成功進攻台灣時,大多數住民就支持鄭家軍隊。後來很多基督教徒也不久就放棄信仰。注意,當時的荷蘭人都屬改革(長老)宗會友。
★ 另外有一些人,他們並非去迎接耶穌,卻依附著群眾。他們始終是旁觀者,就是法利賽人(19節)。他們從開頭就在防範、懷疑耶穌會不會有什麼越軌的言行。他們一直要抓住耶穌的漏洞或把柄。他們總氣憤耶穌沒有按照他們「符合公義」、「合乎上帝旨意」的規範,氣憤耶穌的活力終會脹破律法和宗教傳統,氣憤民眾愚蠢和不明是非地跟隨耶穌。他們總是曲解耶穌的言行(參:路十一15)。他們一味盯梢、窺探、批評、設圈套、背後攻擊。他們扮演審判官的角色,對上帝不立即懲罰耶穌感到不耐,定意要治死耶穌,並唆使人置耶穌於死地。他們自認為敬虔、忠於上帝,雖採取出於惡意的手段也認為合乎正義。
在這棕樹節,我們在反省自己如何迎接耶穌之際,我們也要檢驗自己,在教會裡我們是否以法利賽人的心態看待弟兄姊妹?我們若成了法利賽人,即使耶穌在世也不夠我們「消耗」,還會再被我們釘在十架上。
騎著驢駒的耶穌是誰
耶穌在傳道的生涯中,祂傳福音,醫病趕鬼,行神蹟,教導人,使人復活,但是祂未曾自稱是彌賽亞(基督),也不曾接受人家這樣稱呼祂。可是這一次,耶穌藉著先知行動表達,祂就是真正的彌賽亞,是和平「仁」君!
耶穌在民眾的簇擁下,騎上驢駒。這與前三卷福音書的記載不大一樣。作者乃在表達特殊的含意。
「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
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15節)
這是引自舊約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在敘述「謙和又公義的王」的勝利。可是約翰福音的作者隱藏了下一節的經文:「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
耶穌不是要作民眾所期待的人。祂不是騎著戰馬,要征服外國的將軍,而是騎著驢駒,要帶來和平的謙和之王。祂非但不是為集結力量逐出外國壓迫者而來,也不要扮演和馬加比的解放英雄相似的角色,這個家族後來成了一個王朝,卻反過來壓制自己的同胞。
主耶穌要帶給世界和平,帶給國人愛和平安。祂為使人能有謙卑、慈悲、溫和以及柔軟的心而來。祂要把人從罪、從律法、從自我中心、從自私自利、從榮耀自己、從貪婪和頑固解放出來。祂是把人帶到上帝面前,順服上帝,凡事交託上帝,與上帝和好,尊上帝為大的人類救星。
你要如何迎接耶穌
在本段經文之後,作者記載,就有外邦人要來見耶穌。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粒子來。」(約十二24)祂到世上來,不是要掌握政權,也不是要委由權力教化,乃成為卑微、謙遜、溫柔,擔當世人的罪而死,為世人贖罪。之後,祂復活了。門徒和人們才曉悟,祂是王,是救主。人們在棕樹節為祂所做的,已不知不覺中在迎接真正的基督和復活的主。
我們要如何迎接耶穌?藉這棕樹節,我們要悔改----不只為自己錯誤的事和心思而懺悔,並接納主耶穌的生命來改正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倫理觀和人生觀;心地成為柔軟,效法基督的順服和交託上帝,樂意為使他人獲益而受苦。
(傳講於二000年四月十六日)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
主耶穌在傳道生涯中,有幾次對門徒說過,祂要「死而復活」。諷刺的是,門徒對主耶穌的預言並沒有聽進去,倒是那些敵對主耶穌的人,像祭司和法利賽人,卻都相信,並對耶穌要復活深抱戒心。
耶穌真的復活了!除福音書的記載外,保羅在他的書信裡列舉見證:「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林前十一3~8)
今天,我們要從本段經課的第一句話來思想幾點重要的信息。
一、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復活
在七日的頭一天,人發現耶穌復活了。
耶穌在一個禮拜的第一天復活。逐漸地,基督徒敬拜上帝就不再在禮拜六(安息日),而改在禮拜日。若不是耶穌復活了,基督徒就不可能會改在禮拜日----七天的第一日敬拜上帝。主日禮拜是慶祝耶穌基督復活的慶典。
從安息日改為主日來敬拜上帝,這是非常不簡單的改變。起先信主的人都是猶太人,而依照猶太教的律例,最重要的,除了敬重聖殿之外,就是守安息日。不守安息日,必會遭受上帝最大的懲罰(出卅五1~3;尼十三15~22)。基督徒竟然在七日的頭一天敬拜上帝,不遵照上帝原先藉摩西傳達的命令----在第七天(安息日)敬拜上帝,這對猶太人而言是大逆不道、無法無天的事。
因著耶穌的復活,「安息日」所代表的是律法。本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律法是屬乎靈的」(羅七12、14)。但是律法只止於使人知罪,徒然在指責人的過錯;它隔絕人與上帝的關係,也阻擋人領受上帝的愛。
有一次,主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了一位行動不便三十八年之久的病人,竟招惹猶太人的指責。主耶穌在安息日醫治那人,使那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敬拜上帝了,並得以恢復上帝的形像,重拾人的尊嚴。耶穌在安息日醫治這人,豈非正將「安息日」的意義表現出來(約五)。
有一次,主耶穌醫好一個生來眼盲的人,卻再一次被指控說違犯了安息日的律例。猶太人只會利用律法(含安息日的律例)來指責人家,跟人家定罪,窺探人家。可是主耶穌在安息日開這盲友的眼睛,表明祂自己是來自上帝、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先知,還讓這盲友看見並相信祂就是「上帝的兒子」(約九)。
有些教派(如真耶穌教會、新約教會、聚會所、安息日會等)誇耀他們守律法,在安息日(禮拜六)作禮拜。他們批評我們在禮拜日----「主日」、七天的頭一天----禮拜、敬拜上帝的教會不守律法。注意,我們不要回去作猶太教的基督徒。
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這日取代了律法所規定的安息日。在這主日敬拜上帝,要成為慶典。
我們會遭受批評、攻擊,說我們有什麼缺點,什麼事做錯了;說我們沒資格服事,不配敬拜上帝。我們也在心裡暗示自己,控告自己不會受上帝接納,必被上帝懲罰,不配得上帝的赦免,以致不敢再到上帝面前,也放棄服事。
耶穌為我們的罪受死而復活了!復活的祂已打破律法、控告。我們惟仰望(注視)贖罪、復活的耶穌基督,來到上帝面前。曾為法利賽人的保羅如此經歷:「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上帝所揀選的人呢?有上帝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羅八32~39)
有位弟兄在美國信主了。他在小時候就依台灣人的風俗作外祖母的兒子,因為外祖母只生女兒。他的父親後來續弦,可是繼母並不把他倆兄弟當作親生兒子,反從她弟弟的兒子收養為子,待如己出。這位繼母年老罹病垂危。那個「兒子」聽到消息,回覆說:「有進一步消息再告訴我。」可是到母親去世,他也沒回來。倒是我們這位信了主的弟兄,回來探望繼母,並料理她的後事。喪事都依佛教儀式進行。這位弟兄既拿香,也在法事中跪叩。可能有人要批評這位弟兄不堅持對基督的信仰,甚至會攻擊他背教。但是,愛勝過律法。上帝必記念這位弟兄的愛。
復活的耶穌已粉碎律法的權勢。耶穌復活的愛和能力使我們為義;沒有什麼能控告我們了。
二、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復活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出太陽的時候」(可十六2)。「……天快亮的時候」(太廿八1)。「……黎明的時候」(路廿四1)。「清早」,指清晨三點至六點的時段。
光明和黑暗的決鬥已經結束了。在不久之前、卻是度日如年的艱苦時間裡,黑暗似乎大獲全勝了,然而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而且勝利已經在握了。在黑夜已盡,晨光已露之際,埋葬耶穌的墳墓四周瀰漫著春光破曉的清新氣味。耶穌基督復活了!
1.憂愁要變為喜樂
耶穌坦白告訴門徒,祂要被出賣,被判罪,要受死,終要離開他們,門徒就心裡非常憂愁。耶穌就要如此受害,祂的教訓不就只是高調、空談了?祂高尚的人格不就只是無法適應社會、無法落實於現實生活的「聖人」?
主耶穌針對門徒的憂愁說過:「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十四1~3)「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約十四27b~28)
祂有力地宣告說:「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祂的受害和離他們而去,對門徒而言,就像是母親在生產前的陣痛,不久之後,那種憂愁要被生出嬰兒的喜樂所替代,不再記得那生產之苦。「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六20~24)
耶穌復活了,祂不再以肉身與我們同在,因為肉身會受時空的限制。他復活了,表示祂隨時隨地與我們同在。主耶穌的復活實現了祂對門徒(也對我們)的應允:他們的憂愁要被祂復活所帶來的喜樂所取代。
2.恐懼要變為勇敢
耶穌有那麼好的教導,四處行善,傳揚上帝國的福音,卻要被定罪,被棄絕。天理何在?公道何在?耶穌顯然是要被官府和一股不小的反對勢力所圍剿和殺害,門徒豈不會遭池魚之殃?要如何面對社會大眾?
耶穌被捕,「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太廿六56;可十四50~52)。彼得是比較勇敢的,卻因為恐懼而否認耶穌。即使在耶穌復活當天晚上,門徒還因為怕猶太人,把門都關著(約廿19)。
門徒發現耶穌復活了,就確認祂是「我的主,我的上帝」(約廿28)。因著耶穌的復活,門徒也從耶穌領受了聖靈(約廿22,十四16~18,十六7、12~13)。過去的恐懼、膽怯都一掃而空。
使徒經歷了主耶穌的復活。他們在聖靈的充滿下,屢屢向人宣講,「被你們釘死的耶穌已經復活了」,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悔改信主。如此招引部分人的反感,官府還加以制止和逮捕。他們對官府說:「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順從上帝,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上帝已經叫祂復活。上帝且用右手將祂高舉,叫祂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我們為這事作見證;上帝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證。」(徒四19~20,五29~32;參:約十四25~26,十六13~14)
示每拿的主教Polycarp因為信耶穌基督而被追捕。羅馬官府有求於他的,只要他說句「我不信耶穌」。可是他回答說:「八十六年來,我的主未曾虧待我,我豈可背叛祂?」就從容就義,活活被燒死。復活的耶穌要使我們的恐懼變成勇敢。
3.破除理性帶來的黑暗----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
「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麼?」(約一46)拿撒勒人厭棄、不信在他們當中長大的耶穌,以致耶穌就在那裡不得行什麼異能(可六1~6)。
經驗、理性和學問都非常重要,可是它也會給我們帶來黑暗。「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這句話出自保羅之口,對我們是當頭棒喝。
「耶穌的復活(和祂從處女出生),我無法相信。」當人執著或高舉學識和經驗,就會限制上帝的作為,會否定上帝的大能和救恩。難怪聖經有好多地方對「知識人」提出警告和責備。
主耶穌的復活是奧秘,祂確實是復活了。那些婦人最先樂意領受這事實,後來門徒才逐漸解除經驗和知識的「武裝」。總統李登輝弟兄在卸下理性和學識的武裝之際,他就信主了。
耶穌的復活排除了經驗、知識和理性所帶來的昏暗。復活的耶穌使我們看到上帝的大能,在上帝「豈有我難成的事麼」(耶卅二17、27)?一個被視為為非作歹、十惡不赦的人,上帝也能拯救他。
「人死怎能復生?」誰能相信一個信徒被追殺被逼迫的信仰竟然成為「征服」全世界的信仰?耶穌的復活是凡信祂的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23)。「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耶穌從受難到復活的權能和愛是人類的盼望。
耶穌基督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了!所以教會在主日敬拜上帝,這是慶祝基督復活的慶典。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能指控我們不配到上帝面前敬拜、侍奉祂。耶穌的復活對我們宣告,律法已對我們無能為力了。
主耶穌在清早復活了!復活的主打敗了黑暗的權勢。祂使我們憂愁的人生成為喜樂的人生。祂讓我們從陷於恐懼變成勇敢。祂叫我們突破理性、經驗所帶來的黑暗,看到在上帝無難成的事。哈利路亞!
(傳講於二000年四月三十日)